从传销犯罪层面来看,虚拟货币领域常被不法分子利用,包装成传销骗局。如 “BBGO” 虚拟货币传销案,犯罪嫌疑人搭建毫无市场价值的空气币,伪造虚假矿机和矿厂资料,在短视频平台开展虚假宣传,诱骗投资人加入。他们以逐级发展下线的模式,组织、领导传销活动,涉案资金高达 10 亿元,涉及全国约 11 万人。在这类案件中,警方在打击犯罪、调查取证时,会依法扣押涉案的包括 NPC 币在内的各类虚拟货币,阻断违法资金流转,防止更多人受骗。
盗窃案件也是导致 NPC 币被警方收缴的重要原因。在重庆,某科技公司 3 名员工利用游戏代练工作之便,窃取公司虚拟钱包地址及私钥密码。当游戏官方将公司赚取的积分转化为 BLAST 币发放时,他们抢先将 260 余万个 BLAST 币盗走并套现,价值约 40 万元。若案件涉及的是 NPC 币,警方在侦破过程中,依据《刑法》中关于盗窃罪的相关规定,会全力追查被盗的 NPC 币,将其收缴并返还受害者或作为犯罪证据留存,以维护受害者权益与法律尊严。
洗钱犯罪与虚拟货币紧密相关。红花岗公安分局破获的一起利用虚拟货币 U 币交易洗钱案中,诈骗团伙骗取受害人钱财后,通过虚拟货币交易进行资金洗白,涉案金额高达 3800 余万元。由于虚拟货币交易具有匿名性、跨境流通性等特点,易被洗钱分子利用。若 NPC 币被用于此类洗钱犯罪,警方会借助技术手段追踪资金流向,锁定犯罪链条,依法收缴涉案 NPC 币,打击洗钱犯罪活动,维护金融秩序稳定。
虚拟货币的法律地位在我国较为明确。2021 年 9 月,中国人民银行等十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明确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属于非法金融活动。这意味着,无论是通过非法手段获取的 NPC 币,还是将其用于违法犯罪活动,警方都有充分的法律依据对其进行收缴处置。
随着虚拟货币犯罪手段不断翻新,警方的打击手段也日益丰富。在技术层面,警方与专业技术团队合作,利用区块链分析技术追踪虚拟货币流向,精准定位犯罪嫌疑人与涉案资产。在协作机制上,加强跨区域、跨国执法合作,共享信息,形成打击合力。以池州破获的利用区块链技术非法获取计算机系统虚拟货币数据案为例,警方通过链上资金、信息流、网络流研判分析,成功摧毁犯罪团伙,查封、扣押涉案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