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二套曾对 pi 币进行报道,揭露了其背后隐藏的重重风险,引起社会广泛关注。pi 币打着 “人人可参与的数字货币” 旗号,以手机免费挖矿为诱饵,吸引大量用户参与,然而,这看似诱人的 “财富机遇”,实则是精心策划的陷阱。
在新闻报道中,专家指出 pi 币的 “挖矿” 模式,只需用户在手机下载 APP 并每日点击,看似轻松获取,却毫无实际价值支撑。其采用的集中化网络架构,与真正去中心化的区块链技术背道而驰,本质上更像是一种营销手段,吸引缺乏金融知识的普通民众入局。一些不法分子利用 pi 币概念,组织线下宣讲会,像永安市燕西街道的商铺内,就有人向 40 余名中老年人讲解 “π 币”,鼓吹其可免费挖矿,未来价格将大幅上涨,诱导他们投资,这已明显表现出传销诈骗的特征。
从货币属性看,pi 币等虚拟货币并不关联任何实际资产和生产劳动,缺乏坚实的价值根基,完全依赖市场炒作决定价格,价格波动剧烈且难以预测。正如专家所言,炒作 “π 币” 不仅不能一夜暴富,反而可能一夜归零。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强调,我国货币发行唯一合法机构是中国人民银行,pi 币这类虚拟货币并非央行发行,与人民币不存在兑换关系。任何宣称 pi 币能兑换人民币的消息,都是虚假谣言,比如曾有网友将某地为民服务中心的 “π 型审批师” 集成办窗口,曲解为银行可审批 “π 币”,与人民币进行兑换,这一误解充分反映出大众对 pi 币的错误认知以及不法分子误导宣传的危害。
参与 pi 币交易,还面临诸多法律风险。我国已明确禁止投资者参与类似比特币、“π 币” 等虚拟货币的交易,这类交易容易沦为洗钱、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的温床,并且此类非法金融活动不受法律保护。宣传 “π 币”、以 “推荐返利” 等方式引诱用户发展下线,属于典型的传销模式。一旦参与其中,投资者不仅可能血本无归,若情节严重,还将承担刑事责任。
中央二套对 pi 币的报道,为公众敲响了警钟。投资者应高度警惕免费挖矿的虚拟货币投资陷阱,认清其真实本质和严重后果,增强防范意识。在投资时,务必选择银行理财、证券基金等合法合规的投资渠道,避免陷入虚拟货币的骗局,切实保护自身财产安全。